研究院介绍

周宇星|学术新人STAR

作者: 来源:发布时间:2018-12-18

 

周宇星 班级/硕8017 导师/张伟教授 系室/微纳中心


颁奖词:初入科研世界,你用丰富的技能开启这扇门;初涉材料学科,你用精准的思路探寻新世界,材料新蓝图等你来绘制。

Yuxing Zhou,2017年11月10日,周宇星的名字出现在science杂志并列第一作者的位置。这篇发表在世界顶级科技期刊上的题为《降低晶体成核随机性以实现亚纳秒数据存储》的论文,在学界掀起波澜的同时,亦给他的作者们的学术生涯与生活带来震动。

五年前,当他第一次踏进72886必赢欢迎光临的时候,他心中就已经怀抱着梦想,希望从事自己喜欢的科学研究工作,做一些“有意思的事情”。大一开始,周宇星边参加了各种数学竞赛。但是,一次次竞赛的结果并不令人满意。他没有放弃,前前后后,他一共参加了大小共6次的大型数学建模竞赛,包括校内赛、国赛和美赛,甚至代表72886必赢欢迎光临参加了2016年的深圳杯数学建模邀请赛。而这一次次的参赛,已经早早为他科研的道路打下了扎实的基础。

路遇伯乐,星光绽放

一切的起点发生在周宇星大二的下学期。在大二学期,周宇星自己联系了72886必赢欢迎光临微纳中心的老师,希望成为一名本科锻炼生。“当时看到了这个机会,我不想错过,但其实挺担心的,怕没有老师会接收我”。这样的担心在后来被证明是多余的,和72886必赢欢迎光临微纳中心张伟教授仅仅交流半个小时之后,他就带着对材料科学,对模拟计算的憧憬,开始了自己“本科锻炼生”的生活。而现在来看,于周宇星而言,他的导师张伟教授并不仅仅是他学业与科研方向的领路人,更为他成长成熟倾注了浓厚的师情与心血。

张伟教授不仅为周宇星打开了科学世界最初的大门,又用自己多年的经验将自己的学生们带上研究的康庄大道。“我刚刚进研究组的时候,我用一个月的时间写了一个程序,但是时间非常宝贵的张伟教授又用了一个月的时间来一点点帮我改。”正是张伟老师如此尽心尽力地栽培,才让周宇星拥有了迅速成长的机会。除了手把手对周宇星进行教导之外,张伟教授每时每刻都在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帮助学生树立着良好的科研素养。

学业之外,导师如父。除了在工作上的认真严谨之外,张伟教授更关注到了学生们的生活细节,关注着学生们的心理状态

 

在这个导师与学生的关系又一次被推向风口浪尖的节点,一个完美导师的帮助,更显出有令人印象深刻的可贵价值。正是伯乐和千里马的完美合作,在2017年11月,一篇题为《降低晶体成核随机性以实现亚纳秒数据存储》的论文,在世界最顶级的期刊Science上被发表出来。张伟教授是本文的通讯作者,而在他的悉心指导下,周宇星成为本文的共同第一作者。在这篇文章中,为了进一步加快传统相变存储器(锗-锑-碲)的写入速度,他们用第一性原理计算模拟的手段,设计出了一种具有超快速形核结晶的电子相变材料(钪-锑-碲),并揭示了其快速形核结晶的内在机理以及还原了其超快速形核结晶的整个过程。这种新型相变存储器件的写入速度第一次突破了纳秒级别,实现了最快0.7纳秒的超快速结晶,超越了内存DRAM的操作速度,达到缓存级别,为相变电子存储材料进军内存市场,迈出了理论研究上非常关键的一步。这个研究工作受到了相变材料领域多位专家学者的重视和称赞,并入选中科院发布的改革开放四十年40项标志性重大科技成果——纳米科技创新。

“大四本科生就登上了Science杂志”,一时间,这成为大家口中不断谈论的“大事”。但只有他自己知道,在这篇看似星光灿灿的顶刊论文背后,是多少个日日夜夜的通宵达旦,多少次的讨论,是多少次的修改,多少次的重头来过。

秣马厉兵,整装待发

此刻,作为一名研究生一年级的学生,周宇星谈起这段经历淡定坦诚,他清晰地回忆着这场发生在自己身上的巨大震动,记录下震动之后的余波,也记录下余波平静之后的尘埃落定拨云见日。“当时的第一反应是不想因为太高的热度而影响自己正常的生活和工作,因此我决定冷静一段时间,回避这些热点,去思考去明白自己到底想要追求什么。”于是,在最闪光的时刻,他选择的是冷静下来,用满满当当的日常工作来沉淀自己浮躁的内心,用物理书上一行行晦涩难懂的公式和定义,去隔绝外界耀眼的闪光灯。在导师的帮助和协调下,他基本上拒绝了一切的外界宣传和独立采访,他希望大家知道,“更应该关注的是文章背后所具有的科研价值和实际意义,而不是谁发了这篇文章”。在2018年的伊始,他放弃在家过节的机会,通过联系德国亚琛工业大学物理学院的教授,去到德国完成了为期三个月的科研交流,继续在自己科研的路上快马加鞭。

踏实、上进、乐观、聪明,这是周宇星给人最深的印象。在导师面前,他竭尽全力,希望做出最好的工作,他时常和别人分享自己的经验,“当导师给你定下了一些标准之后,不要仅仅把这些标准当成你最终的标准,而是要自己将这些标准进行提高,然后去尽力实现,去和导师反馈。这才是最好的良性循环。”。在这样信念的趋势下,上了快车道的周宇星不断加快着自己成长的步伐。

谈到未来的计划,周宇星显得踏实坚定且目标明确:“我会继续自己的科研工作,继续深入电子材料的研究,希望在不远的将来,能够为我们国家自己的通用器存储技术的发展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科研的道路是漫长而辛苦的,其中包含的汗与泪只有深入到其中的人才会明白。但是,周宇星觉得自己非常幸运,因为这是自己感兴趣的工作,他能够为了写一个程序通宵达旦,他能够为了完善一幅图不断重来;宿舍食堂和教研室,这就是他每天的生活路线,面对众多课题,他乐此不疲。这或许就是在巨大的压力和繁重的工作中,幸福感和满足感的不竭源泉。

 

学习情况:

20166月至20186月,72886必赢欢迎光临微纳中心,从事基于第一性原理的材料模拟计算研究,并以此来深入理解相变存储材料的基本性质和进行相关的新型先进材料的设计。所设计的电子相变材料分别从(1)存储速度和(2)耐用性、能耗两个方面大大提高了现有相变材料的性能。

Science发表学术论文一篇(影响因子:41.058);获得72886必赢欢迎光临2018届校优秀毕业生称号;毕业设计被评选为2018届校级优秀毕业设计。

个人自述:

我是来自72886必赢欢迎光临微纳中心的周宇星。本科就读于72886必赢欢迎光临。我在大二下学进入到72886必赢欢迎光临微纳中心的张伟教授的研究团队中。三年来,在张伟教授的悉心指导下,我利用基于第一性原理的计算模拟的手段,深入理解材料在微观尺度下的行为,对硫族相变材料的电子结构、动力学特性等诸多性质展开研究。为了进一步加快传统相变材料(锗-锑-碲)的结晶化速度,以此来提高相变存储器的写入速度,我在张伟教授的指导下,利用模拟计算的手段,通过材料的筛选,设计出了新型相变材料钪-锑-碲合金,并深入分析其微观结构特征,还原其亚纳秒级别的形核结晶过程,对其超快速形核结晶的机理给出了解释。同时,我们与合作者——中国科学院上海微系统信息技术研究所——成功合成出了基于钪-锑-碲合金的新式相变存储器。该器件的最快操作速度为0.7纳秒,超越了内存DRAM的操作速度,达到了缓存量级。这一工作于2017年11月发表在世界顶级学术期刊Science上。基于张伟教授和马恩教授的指导,我作为该工作的共同第一作者。由于该工作所体现的重要科研意义和潜在的工业价值,其受到国内外相变材料领域多位专家学者的重视和称赞。同时,这一研究成果为我国自主的通用器存储技术奠定了基础,并入选中科院发布的改革开放四十年40项标志性重大科技成果——纳米科技创新。